方便与代价共存,至少对于孩子,谨慎使用技术
不知不觉中,我也成为了每天在微信群中等待老师布置家庭作业的家长,对很多人来说,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但对我来说,却隐约透着担忧。
可能是孩子还小的缘故,孩子每天上幼儿园会背着很轻的书包,书包里没有书,老师会把今日所学的内容拍照放在“掌心宝贝APP”,每日一条,然后也会布置一些家庭作业和一些亲子互动,内容也不多。不过有一点,不用手机,就没办法看,这也正是我的担忧所在。
表面上看,老师通过手机APP能更直观的将孩子的所学展示出来。使用微信群发布作业,简单而高效。孩子不用背着书回家,每天把书放在幼儿园就好了。(也可能是考虑到小孩子不需要像小学生那样学习)这一切都是好处,但是好像并没有人思考,我们要为此付出什么代价。(当然,好处依然是肯定的)
现在的孩子,接触技术实在是太早了。
那些走在科技前言的人和你想的不一样
2010年1月,史蒂夫.乔布斯在苹果产品发布会上推出了iPad,这是苹果划时代的产品,几乎无所不能,后来实践证明,这确实是改变人们生活方式的产品。2010-2020年,这10年的生活和上一个10年(2000-2010)有着很大的不同。
但乔布斯本人,却从来不让孩子使用这台设备。乔布斯对《纽约时报》的记者说:“他的孩子从来没用过iPad,孩子们在家里能使用多少技术,我们做了限制。”
不仅是乔布斯,其他科技巨头也都设定了类似的限制。这是《欲罢不能——刷屏时代如何摆脱行为成瘾》这本书的开篇。
说来也有意思,很多硅谷高管——那些站在科技最前沿的人,一边说着“技术改变世界”,一边却远离技术。在世界各地的学校开始将电脑、平板电脑广泛引入课堂的时候,他们却把孩子送到远离技术,以书本为主的学校。
这种做法,值得我们深思。
将技术引入学习,带来的好处不言而喻。不受空间限制,节约时间成本,可以反复学习,游戏化、社交因素,多媒体互动。但这样的好处也让智能手机、平板电脑这样的设备过早的进入了孩子们的生活,慢慢的变得不可或缺。
技术本身并没有任何不好,但关键是融入生活的方式和时机,以及我们使用技术所付出的代价。
我们的生活发生着哪些变化
先回想一下电脑、互联网和智能手机进入我们生活的方式吧。Office软件的引入大大提升了人们的办公效率,但也让越来越多的人过多时间呆在电脑前,结果很多人上班的方式就变成了在电脑前一呆就是一天。
宽带的引入告别了拨号上网,上网终于不再为网费斤斤计较了,于是打开电脑,在网上遨游,忽略了时间的存在。
WIFi的到来让我们不再局限于一个地方上网,大大增加了灵活性,于是电脑这种本该出现在办公桌上的物品,出现在了生活的每一个角落。
再后来,手机变得越来越全能,电脑能做的事情手机几乎都能做,3G、4G、5G速度越来越快,价格越来越便宜,上网也就变得随时随地,毫无顾忌。甚至我们忽略了上网这个词本身的意义,因为我们一直活在网络里。
于是手机占据了几乎你能想到的场合,电梯里,公交车、地铁上。现在连飞机都可以用手机了,唯一的净土也没有了。吃饭时手里拿着手机,排队看手机,坐车看手机,紧盯着屏幕,生怕错过每一个热点,每一个消息。生怕浪费了一点所谓“碎片时间”,而根本没有想到,时间到底是怎样变得碎片的。
我们的生活在变好的同时,也变得让人担忧了。一个个让职场人随时关注的微信群好像定时炸弹一样,随时有等待你处理的难题,工作群聊让生活和工作没了界限。上班和下班,在线和离线的概念几乎没有了。这让你越来越不敢断网,因为断网就意味着你可能错过重要消息,或者只是缺少一种安全感。
仅从微信上看,这一切的改变,仅仅是想为了沟通方便,拉了个微信群,发几个资料而已。在当时的场景看来,没有比这个更方便,更高效,更省时省力的方法了。所有人都看到了这个事情的好处,于是越来越多的人这样做,这种文化就形成了。
再回想今年的疫情,让人们不得不居家办公,线上会议工具立刻解决了燃眉之急,没办法,上不了班,只能在线沟通了。
但是当全面复工复产后,人们却发现,事情变了。
你参加一个会议,只需要一个链接而已。没在办公室没关系,下班时间也没关系,周末没关系,你甚至不需要电脑,一部手机就好了。
方便与代价共存
在用这个技术的时候,我们只看到了它的好处。后面要付出的代价,也只能默默承担。
任何事情在带来好处的同时,也要付出代价。记得《西游记》中唐僧西天取经时,第一次因为没有给罗汉任何东西而只取得了一堆白纸。如来佛祖一脸平常:你取经来,我让你白拿吗?怎么可能不付出点代价。
我们不妨也想想,我们要为今天技术给我们带来的便利付出什么代价?这个代价是不是我们可以接受的。我们其实根本就没办法保证我们的选择是正确的,因为对错只能靠时间检验,而那时候,代价已经付出了,我们也为此承担了后果。
至少对于孩子,谨慎使用技术
在给孩子使用技术这个问题上,我一直抱着十分谨慎的态度,甚至有点偏执,在需要利用手机和电脑的时候,我会尽一切可能寻找替代方案。有时候会花很多的时间,精力和金钱。
微信群里的作业和复习资料,基本上都要重新手抄一遍,有时候为了形象生动,还要画下来。让纸和本子的真是触感,代替手机的屏幕。
iPad是我能接受的最小的屏幕了,唯一用的APP就是可汗学院,使用时间也不长。可汗学院上课程的制作,几乎可以用简陋来形容了。没有华丽的美工,绚丽的动画和可爱的卡通人物,只关注内容本身。不过,对于网络学习,我依然抱着十分谨慎的态度,目前依然没有答案。各种AI课,网络课,基本不接触。
我给孩子报了一个体能课,疫情期间没办法上课,老师开始使用视频的方式指导孩子锻炼。很短的视频,却吸引了孩子的全部注意力,不论在做什么,只要一听到视频的声音,瞬间窜过来看,孩子对带有音乐的视频,完全没有抵抗力。
于是我果断的退出了那个群。
这么做其实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现阶段阻止过多的技术进入孩子的生活,从本质上却并不拒绝技术。我只是希望,在使用他们之前,能加入更多的思考。想清楚我们要付出的代价,才能更理智的使用。
有时候看到餐厅里等上菜时手里拿着手机看的小朋友,火车站候车室安静看手机的小朋友,真是有些担心。在小孩子使用手机对抗无聊的同时,家长和孩子都在付出代价。
这个问题依然没有答案,但是我们能做的是:在使用技术的时候,三思而后行。
至少对孩子,谨慎使用技术。
The End
2020.10.27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