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家办公效率指南
前言
最近各地疫情反复,很多人又进入了居家办公模式,和小伙伴们交流后能感到在文字后面偷着焦虑和烦躁的气息。作为一个常年居家办公的人员,经历了武汉和全国疫情以及一次3个月的封城,在居家办公的经验上也算是向前迈进了一大步,今天咱们就聊聊居家办公的效率问题。
本文分为5部分:
(一)直面困难
(二)现状了解与记录
(三)增加界限感
(四)保持专注
(五) 心态调整
(一)直面困难
在这之前我们先来评估一下难度等级,看看自己属于哪一个难度,不同的难度能力要求不同,应对方法的侧重点也不同。
如果你只有自己一个人或二人世界的居家办公,那么还好,这属于入门级别的挑战。如果家里多了一个上网课的孩子,尤其是孩子尚小,需要陪同和课后跟进,从工作量上就会增加很多。线上教学很多前期和后期的其他工作由学校转移至家庭,很多事情是以前完全不用操心,但现在多出来的。
如果在这个基础上,你还没有帮忙负担家务的人,那难度会更上一层楼,很多家务是因为居家办公而多出来的,比如多出一餐午饭或需要准备的饭菜数量因为居家人数的增多而增多。伴随居家时间变长,附带家务规模也在增加。
这些都是我们面对的困难,无法逃避,既然无法逃避,那就直面困难吧。
(二)现状了解与记录
在应对这些问题时,不妨先让自己静下来,观察一下自己目前的处境,这一点尤为重要,先不谈高效,只要能平安度过,哪怕睡觉的时候心力憔悴,也没关系。和平时习惯不一样的前三天,有几件事情需要做:
1.记录时间
记录时间这件事,在这个时候就发挥作用了。先不着急做计划,让一切自然发生的同时,观察和寻找其中的规律。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不用太精确,记录大致时间就可以了。但关键时间节点一定要重点关注。
-记录起床时间和入睡时间-
-记录会议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
-记录吃饭的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
-记录孩子上网课时间和学习时间
-记录其他你认为需要关注的时间
记录这些时间的目的最主要是让自己生活内容发生改变的时候调整自己的作息时间和计划。如果直接做计划,很有可能做出不符合实际情况的计划,然后陷入失控的自责和焦虑。如果不做计划,那就进入自动驾驶的失控状态,所以这个环节很必要。
这些时间节点和你平时的作息时间会有很大差异,都是因为居家引起的,关注差异才能有所应对。
2.工作流水账
除了关注时间的消耗,我们还需要通过流水账的方式关注居家办公的核心问题。
日常工作规律发生改变,你和你的工作伙伴都会有一个适应的阶段。你可能会有很多临时的在线会议,在线沟通,也会有很多琐碎的工作。
这个时候我们需要通过流水账的方式,记录下今天都做了什么事情,开了几个会,相应了哪些需求(来自工作伙伴和家人的),你的客户、领导、同伴比较习惯在哪个时间段开会和沟通,只是单纯的记录下来,这些将成为后面进行规划的基础。
刚开始居家办公的时候,你可能会比较焦虑和迷茫。这种不安往往是由于我们对现状的失控和对未来的未知感造成的。记录的越多,即使我们先不主动干预,我们也会随着掌握信息越来越多而逐渐平静下来。
(三)增加界限感
如果你不给自己设置界限,那么未来你的生活可能就毫无界限而言了。
这不仅是针对居家办公,同样适合我们未来的生活。因为我们的生活已经变得越来越没界限感了。
1.设置日程表
设置一张日程表,即使执行起来不那么容易,也要去做。为了增加界限感而设置的日程表,可以区间跨度大一些,至少可以定义几个时间点:
– 起床时间- 上午开始工作(学习)的时间
– 上午结束工作(学习)的时间
– 午休时间段
– 下午开始工作(学习)的时间
– 下午结束工作(学习)的时间
曾经有一段日子大家都会羡慕那些拥有弹性工作时间的人的生活,尤其是一些大厂,公司里拥有一切你想到的资源,休闲区、健身房、咖啡厅、这样的工作根本不是“想来就来,想走就走”,而是习惯的进入了一种可怕的“自动驾驶模式”。无限的在公司工作下去,慢慢的就对周围的事物失去了知觉,眼里只有工作。而且有时候,工作效率并不高,因为没有明确的时间节点。
居家办公设置日程表就是为了避免进入这种“自动驾驶模式”,防止居家办公因为外部环境变化不大而失去对时间和周围环境的敏感度。作为一名居家办公的“老司机”,多年来一直有严格的时间表,每天到点开始工作,到点必须停下来。午饭、晚饭按时吃,在这样的节奏下,才有资格谈效率。
当然,你可能没办法一下子做到,但不重要。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逐渐形成的节奏。就好像马拉松选手的配速,以恒定的速度跑,而不是一会儿快一会儿慢。但你选择5分钟跑一公里还是10分钟跑一公里不重要,那是水平和业务能力问题,重要的是保持节奏。
这应该是我们每个人努力的方向,即使做不到,也要朝这个方向努力。
2.有所取舍
“吃掉那只青蛙,“要事第一”,其实是一件很难的事情。道理大家都懂,但真落到自己头上就不是那么回事儿了。我们往往是一边说着“吃掉那只青蛙”,一边是“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还在不停寻找“二者兼顾”的方法,而对这句话后面的那句“二者不可得兼”视而不见。
当疫情突然来临,我们国家选择的是“老百姓的命更重要”,自然在很多地方有所失去。当我们不得不居家办公、停学上网课的时候,我们也进入了另一种生活状态。事情自然会增加。在不降低事情总量的前提下谈平衡和效率是无解的。有些事情需要放弃,有些事情需要降低标准,取舍的过程有时会不舒服,甚至会很痛苦,但如果现在不做选择,后面还会面临无穷无尽的纠结。
我想大家应该在电视里看过在重大自然灾害面前的医疗救援过程。医疗队面临伤员的时候首先会对他们进行评级,这个过程中一定会放弃一些无力回天的伤员,或者在几个伤员间做出选择。放弃的过程何其痛苦,对每一个医务人员的心理都会造成不小的冲击和伤害,但他们不得不做出选择,如果不进行评估就开始救援,关键时刻不舍弃,那有限的医疗资源就得不到合理的利用,能得到救治的伤员得不到合理的救治,损失会更惨重。
这也就是“要事第一”原则的核心,我们的精力是有限的,每天的时间也是有限的,需要做的事情却是无限的。如果每天看到什么事情做什么事情,想起来做什么事情就做什么事情,别人要求你做什么事情就做什么事情,而不是自己评估,我最需要做什么事情,不得不放弃什么事情或降低做事情的标准,那你不迷茫谁迷茫。
所以,先列出近期最重要的事情,不一定是三件,关键是看你一天有限的精力和时间内能做几件,然后就是取舍,未来可以设置专门的课题来有针对性的解决问题,但现在能做的,只有接受和承担后果。
比如孩子在保证入睡时间和完成作业间就会发生冲突,如果我们认定将保证孩子的睡眠时间放在第一位,那没写完的作业就放一放。在这个冲突没解决之前,肯定要承担一些后果,比如老师的批评。而后在解决“如何在xx点前完成作业”这个问题时,同样会面临取舍。
(四)保持专注
在前面一些问题被正确对待后,如何在居家办公时期保持专注就是核心问题了,“专注是第一生产力”,当你保持专注的时候,你会发现你一天中需要完成的工作(或其他事情)并不需要这么多。
1.寻找整块、连续不被打扰的时间
这点很重要,但是很难,因为居家办公就会在一个充满干扰的环境中。(在办公室其实也一样)。虽然“寻找和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是很多专家给出的建议,但不得不说,如果你没有整块的、连续的、不被打扰的时间,你很难在某些方面有所成就。这个认知也好像“皇帝的新衣”,大家都知道,但却没有人愿意承认,宁愿活在“充分利用碎片时间”的“意念”里。
如果你想着“等居家办公结束再……”,那这篇文章我也就白写了,你现在如果找不到,以后估计也找不到。所以不妨尝试一下,没那么困难。
首先,在保持专注的前提下,你需要的时间并不多,一天1小时,有1-2小时是理想状态,至少是30分钟。在保持专注的情况下一天可以做很多事情。
其次,我们每个人其实都有一个退路,那就是早晨和晚上。在打扰你的人睡觉的时候,是最佳时间段。一般那些特别忙碌的企业高管和领导人都用的是这种方法,但普通人可以找到的时间一定不止这些。
最后,就是根据你的实际情况,找到这段时间,然后每天将这段时间保护好,这也是一种界限。时间到了,其他事情没做完,停下来为这段时间让路,慢慢的你会找到这种节奏。
在去年疫情完全封闭的阶段,全天候的时间被占用,我能想到的时间只有早晨。后来解除完全封闭的日子,我就带小朋友去肯德基的儿童乐园,40分钟的时间,其实也可以做不少属于自己的事情。其实属于自己的时间不用太多,但是必须有,建立在记录时间的基础上,一定可以找得到。
2.番茄工作法
经常读我文章的读者对这个方法并不陌生,简单有效的方法是保证一切效率的前提,不要觉得简单就不做,也不要觉得自己已经熟悉了,就可以不依靠番茄钟。
作为一个资深的番茄工作法的实践者,我可以不记录,可以不统计,但是有几点原则绝对不会丢:
(1)和自己的协议,保持绝对的专注
在一个番茄时间内,要保持绝对的专注,手机什么的,就不要出现在自己的视野里。保持专注,就要全身心投入,心无旁骛。
(2)依靠倒计时工具(如计时器)
曾经有一段时间,我对自己产生了特别盲目的自信,认为自己的身体已经习惯了番茄钟的节奏,不再需要了,我觉得自己已经是高阶选手了,但是过了一段时间,我发现效果不是很理想。外界的约束比自己的感知要靠谱的多,如果自己的感知那么靠谱,开车就不需要仪表了,上课也不需要铃声了。所以倒计时的工具一定要有,而且越简单越好。
(3)该结束的时候一定要停下来
在一个番茄结束的时候,一定要停下来。无论你的番茄定时是25分钟,15分钟,还是40分钟,这个问题经常在一些有经验的实践者身上遇到。初级练习者的难点在于保持专注,一个一天到晚抱着手机刷刷刷的人,让他在25分钟里不看手机保持专注,有时候真是百爪挠心,如坐针毡。
但是能够专心致志的人,却在一个番茄钟结束后,不愿意停下来。他会认为25分钟太短了,这种铃声对我来说是一种干扰,停下来思路会断掉,等我把这几页PPT做完再休息。然后就又陷入了毫无节奏,毫无感知的状态。很多时候我们对周围环境、自己当下要做的事情和时间是缺少觉知的,停下来就是帮助我们感知周围的环境、时间和自己。
就像健康专家建议“不要等渴了的时候再喝水”一样,真正有节奏的工作是“不要等累了再休息”,这时候不妨放下自主意识,借助外界条件,帮自己达到最佳状态。
(五) 当下就是好生活
前面说的更多是方法层面,本文最后,我们聊聊心理层面,往往这是最关键的。
包括我自己在内,在封闭隔离的时候,真的会很烦,会不自觉的抱怨:“还有完没完呀”,想做什么事情的时候,就会想着“等疫情结束了,等封闭结束以后”怎样怎样。
去年石家庄封城的时候,小朋友迟迟不开学,每天经历难度最高的居家级别,心情烦躁,看着手中积压如山的事情,总是想着孩子什么时候开学,这种日子还需要多久。有一天我忽然问自己:“如果小朋友这学期就这么直接放暑假了,我这半年就什么都不干了么?”
这种认知让我一下子清醒了,我能把握的其实就是当下。一呼一吸即是当下,是属于自己的当下。居家办公的日子也是我们生命的一部分,属于独一无二的2022年的某一天,时光一去不复返。
前两天看了一条微博,一个大三的学生说和自己和疫情相伴的大学生活:“大学的三年是上网课的三年,封闭的三年,应对各种困难的三年,还好疫情下我还幸运的活着,没有生病,这三年不是人生中的最后三年,所以心怀感激。”
所以,明天又是美好的一天,不,今天就是最好的一天,当下就是最好的时刻。
The End
2022年3月24日
0 Comments